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失血性休克、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及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1、突发剧烈腹痛:
脏器破裂后血液和内容物刺激腹膜,疼痛呈刀割样且持续加重,多始于受伤部位并向全腹扩散。肝破裂疼痛以右上腹为主,脾破裂以左上腹为著,常伴肩部放射痛。
2、失血性休克:
肝脏、脾脏等器官血供丰富,破裂后短时间内可失血1000毫升以上。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
3、腹膜刺激征:
腹部触诊可发现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因血液和消化液刺激腹膜导致防御性肌痉挛。腹式呼吸减弱,肠鸣音逐渐减弱或消失。
4、移动性浊音阳性:
腹腔积血超过500毫升时,叩诊可见浊音区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侧卧位时腹部两侧叩诊呈浊音与鼓音交替现象。
5、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连续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浓度每小时下降10-20克/升,红细胞压积降低,提示持续性内出血。可能伴随白细胞计数反应性升高。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禁食禁水,保持平卧位避免加重出血,尽快就医完善腹部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后需根据脏器损伤程度选择介入栓塞或急诊手术,术后需严格卧床2-4周,逐步恢复饮食应从流质开始,避免过早摄入高蛋白食物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和下肢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耳膜破裂可能与外伤、感染、气压伤等因素有关。
耳膜破裂常见于外力直接作用于耳部,如掏耳过深、掌击耳部或异物刺入。中耳炎反复发作时,脓液积聚也可能腐蚀鼓膜。乘坐飞机或潜水时,若咽鼓管功能异常导致中耳内外压力失衡,可能引发气压性损伤。典型表现为突发耳痛、听力下降、耳鸣,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道流血或液体渗出。
预防耳膜破裂需避免自行掏耳,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护,感冒期间不宜乘坐飞机或潜水。出现耳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耳镜检查明确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