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切除术是泌尿外科常见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附睾结核、慢性附睾炎或肿瘤等疾病,手术步骤主要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消毒、切口选择、附睾分离、输精管处理、止血缝合等环节。
1、术前准备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超声检查等评估,排除手术禁忌。患者取截石位,术区常规备皮消毒。根据病变位置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再次消毒铺巾。
2、切口选择在阴囊前外侧作纵行切口约3-5厘米,逐层切开皮肤、肉膜及提睾肌筋膜。注意避开精索血管,用牵开器暴露术野。若为附睾结核需选择较高位置切口以防窦道形成。
3、附睾分离钝性分离睾丸鞘膜层,将睾丸挤出切口外。沿附睾头体尾部分离其与睾丸间疏松结缔组织,特别注意保护睾丸动脉及输精管。对于粘连严重者需锐性分离,避免损伤睾丸白膜。
4、输精管处理在附睾尾部远端约1厘米处双重结扎输精管,中间切断。检查残端无渗血后,用可吸收线缝扎。若为附睾结核需将输精管残端向高位游离,防止术后窦道形成。
5、止血缝合彻底电凝止血后,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睾丸白膜创面。还纳睾丸至阴囊,放置橡皮引流条。分层缝合肉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加压包扎阴囊预防血肿形成。
术后需卧床24-48小时,使用阴囊托抬高局部。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24小时后拔除引流条。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并发症包括血肿形成、感染、睾丸萎缩等,需定期复查超声评估睾丸血供。饮食宜清淡高蛋白,保持切口干燥,术后7-10天拆线。若出现阴囊剧烈肿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关节腔穿刺术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定位消毒、麻醉穿刺、抽取积液和术后处理五个环节。关节腔穿刺术是诊断和治疗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适用于关节积液、感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多种情况。
1、术前准备术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及药物过敏史,排除禁忌症。准备无菌穿刺包、消毒液、麻醉药品、注射器等器械。向患者说明操作过程及可能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穿刺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如膝关节穿刺通常取仰卧位伸直下肢。
2、定位消毒通过触诊或超声定位确定穿刺点,常用膝关节髌骨外上缘、肩关节前外侧等解剖标志。用碘伏溶液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皮肤三遍,范围直径超过15厘米。铺无菌洞巾建立无菌区,操作者戴无菌手套。
3、麻醉穿刺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及关节囊。选用16-20号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度角进针,穿过关节囊时有落空感。膝关节穿刺深度约2-4厘米,肩关节约3-5厘米。避免损伤软骨和血管神经。
4、抽取积液连接注射器缓慢回抽,观察积液性状和量。化脓性关节炎可见脓液,痛风性关节炎可见白色结晶。必要时送检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检查。如需注药治疗,需更换无菌注射器注入药物。
5、术后处理拔针后压迫止血,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嘱患者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穿刺关节。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记录穿刺液性状和量,及时送检。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穿刺后关节可适当制动,但不宜长期固定以免僵硬。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组织修复,适度活动维持关节功能。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重复穿刺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