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哮喘发作时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吸入药物、调整体位、安抚情绪、及时就医等方式救治。哮喘发作通常由过敏原刺激、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刺激、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原因引起。
1、保持通畅:立即让宝宝远离过敏原或刺激物,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确保周围空气清新。可以打开窗户通风,避免烟雾或异味刺激呼吸道,帮助宝宝缓解呼吸困难。
2、吸入药物:使用快速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吸入1-2喷,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一次。确保宝宝正确使用吸入器,吸入时保持深呼吸,以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3、调整体位:让宝宝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抬高,有助于肺部扩张和呼吸顺畅。避免平躺,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同时轻拍背部帮助排痰。
4、安抚情绪:哮喘发作时宝宝容易紧张,家长应保持冷静,用温和的语言安抚宝宝,避免哭闹加重症状。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
5、及时就医: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嘴唇发紫、意识模糊等,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氧气吸入、静脉注射药物等进一步治疗。
日常护理中,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和玩具。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哮喘复发。
脑卒中在家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体位、避免移动患者、记录症状变化、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方式进行初步救治。脑卒中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呕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清除口腔异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若患者佩戴假牙应取出,避免阻塞气道。同时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确保呼吸顺畅。此时无须喂水或药物,避免呛咳加重病情。
2、调整体位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半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有助于减轻颅内压。避免平躺导致舌根后坠或呕吐物反流。若患者出现抽搐,需用软物垫在齿间防止舌咬伤,但不可强行按压肢体。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
3、避免移动患者突发脑卒中后随意搬动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损伤。除非环境存在直接危险,否则应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处理。禁止摇晃或拍打患者试图唤醒,避免剧烈体位变化导致血压波动。测量血压时若收缩压超过180mmHg,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
4、记录症状变化观察并记录患者发病时间、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言语能力等关键信息,使用FAST评估法快速识别症状。若出现面部歪斜、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持续超过10分钟,需高度怀疑脑卒中。这些信息将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并制定溶栓或取栓方案。
5、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脑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每延迟1分钟将损失190万个脑细胞。立即联系急救中心并明确告知疑似脑卒中,优先选择具有卒中中心的医院。在等待救援期间,可准备医保卡、既往病历和长期服用的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供医生参考。
脑卒中居家救治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和二级预防。饮食上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全谷物和深色蔬菜比例。康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按时服用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家属需学习吞咽障碍护理技巧,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用药情况和康复进展,每3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头颅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