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长期吸烟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血脂异常人群。
1、40岁以上中老年人年龄增长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脂质沉积概率增加。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血管保护作用减弱有关。建议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CT检查。
2、长期吸烟者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碳则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每日吸烟超过10支持续5年以上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往往明显增高。吸烟还会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沉积,形成动脉斑块。戒烟后2-3年心血管风险可降低一半。
3、高血压患者血压超过140/90mmHg会持续冲击血管内膜,导致内皮细胞排列紊乱。血管壁在高压下产生微小裂痕,为脂质浸润创造条件。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通常超过1毫米,是正常值的两倍。需要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
4、糖尿病患者血糖超过7.0mmol/L时,糖基化终末产物会促进血管炎症反应。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概率超过七成。需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调控血糖。
5、血脂异常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3.4mmol/L时易沉积在动脉壁。高甘油三酯血症会促进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形成,这类颗粒更易穿透血管内皮。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在30岁前就出现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建议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配合深海鱼油补充ω-3脂肪酸。
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证500克蔬菜水果摄入,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保持在24以下,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每月监测血压血糖,每年检测血脂四项。已确诊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