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病变,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主要与动脉硬化、血管痉挛、微动脉瘤形成、血栓风险增加及脑小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1、动脉硬化:
高血压持续作用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血管弹性下降、管腔狭窄会减少脑部血流,表现为头晕、记忆力减退。需通过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控制血压,延缓硬化进展。
2、血管痉挛:
血压骤升可能诱发脑血管痉挛性收缩,导致一过性脑缺血。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或短暂肢体麻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可缓解痉挛,同时需避免情绪激动等诱因。
3、微动脉瘤形成:
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壁承受异常压力,局部薄弱处膨出形成微动脉瘤。这些病变可能破裂出血或压迫周围组织,需通过头颅CTA检查早期发现,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4、血栓风险增加:
高血压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更易在损伤的血管内皮处聚集形成血栓。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风险,同时需监测血脂水平,保持低盐低脂饮食。
5、脑小血管病变: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内直径小于200微米的小血管玻璃样变,引发慢性缺血。表现为步态不稳、排尿障碍等,需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明确,使用尼麦角林等改善脑微循环药物。
高血压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每次持续30-45分钟。饮食上采用得舒饮食模式,增加芹菜、海带等富钾食物,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7-8小时规律睡眠,避免夜间血压波动。每3-6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评估脑血流状况。出现持续头痛、视物重影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