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心境障碍,属于抑郁症临床分级中的中间阶段。其诊断需结合症状数量、持续时间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综合评估,通常表现为情绪消沉、思维迟缓、躯体不适等症状持续两周以上。
1、情绪症状患者会出现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常伴有自我评价过低、无价值感等认知症状。典型表现为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对既往爱好丧失兴趣,严重时可能出现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部分患者会合并焦虑情绪,表现为坐立不安或精神运动性激越。
2、认知障碍思维联想速度明显减慢,临床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决策困难等执行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存在记忆力减退等假性痴呆表现,这种认知损害往往随抑郁症状缓解而改善,但可能残留部分认知功能障碍。
3、躯体症状常见非特异性躯体不适如慢性疼痛、消化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睡眠障碍多表现为早醒或睡眠维持困难,食欲改变可能导致体重明显波动。这些症状易被误诊为躯体疾病,造成就诊延误。
4、社会功能工作学习效率显著下降,人际交往主动性降低,严重时可能出现社会退缩行为。患者常因疲劳感放弃日常活动,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虽保留,但需要极大意志力维持,这种功能损害是区分轻中度抑郁的重要指标。
5、病程特征症状持续时间通常超过两个月,若不干预可能发展为重度抑郁。部分患者症状呈现波动性进展,在应激事件诱发下症状明显加重。该阶段患者自杀风险显著升高,需要特别关注消极言语和行为线索。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每天30分钟快走或瑜伽等温和锻炼有助于改善情绪。饮食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核桃等食物,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社会支持方面建议参加正念减压小组或心理教育课程,家属应学习非批判性倾听技巧。若症状持续两周无改善,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专业治疗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规范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