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琥珀色,主要受饮水量、饮食及药物影响。尿液颜色异常可能与脱水、肝胆疾病、尿路感染、溶血性疾病或药物代谢有关。
健康状态下尿液呈现透明淡黄色,类似浅稻草色,这种颜色源于尿胆原和尿色素。晨起第一次排尿颜色通常较深,因夜间尿液浓缩所致。充足饮水后尿液颜色变浅,接近无色透明。摄入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或药物可使尿液呈亮黄色,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等含天然色素的食物可能导致尿液暂时呈粉红色。部分抗生素如呋喃妥因、抗疟药伯氨喹会使尿液变为橙褐色,而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可能引起红色尿液。
病理状态下尿液颜色改变需警惕。深黄色伴泡沫可能提示脱水或肝胆疾病,茶色尿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或横纹肌溶解症,粉红色无痛血尿需排查泌尿系统肿瘤,鲜红色伴尿痛多为尿路感染或结石。蓝绿色尿罕见,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使用亚甲蓝药物有关。乳白色尿液可见于丝虫病或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尿液颜色异常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尿频、尿急、腰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
日常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初步判断身体状态,建议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食用特殊食物后出现短暂尿液变色无须过度紧张,但排除饮食因素后仍存在颜色异常应尽早就诊。定期体检中的尿常规检查能有效筛查泌尿系统疾病,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出现血尿、酱油色尿等严重异常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肾衰竭、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