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正常值一般是指血氧饱和度正常值,通常为95%-100%。血氧饱和度是反映人体血液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估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
血氧饱和度正常值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状态下可能存在轻微差异。健康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通常维持在95%-100%,这是理想的血氧水平。老年人和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血氧饱和度可能略低,但一般不应低于90%。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可能偏低,之后逐渐接近成人水平。高原地区居民由于长期适应低氧环境,血氧饱和度可能略低于平原地区居民。运动后血氧饱和度可能出现短暂下降,但很快会恢复正常。睡眠时血氧饱和度可能比清醒时低,但不应低于90%。
建议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特别是存在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维持正常血氧水平。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避免吸烟和接触二手烟,减少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出现持续低血氧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体温测量方法主要有腋下测量、口腔测量、肛门测量和耳温测量,正常体温范围因测量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腋下测量是最常用的方法,将体温计置于腋窝中央夹紧5-10分钟,正常值为36.0-37.0℃。口腔测量需将体温计置于舌下3分钟,正常值较腋温略高,为36.3-37.2℃。肛门测量适用于婴幼儿,插入深度2-3厘米,测量时间3分钟,正常值比口腔温度高0.3-0.5℃。耳温测量使用红外线耳温计对准鼓膜,正常值与肛温相近。测量前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或饮用冷热饮,不同测量方法所得数值不可直接比较。电子体温计需定期校准,水银体温计使用后需消毒存放。体温受昼夜节律、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下午体温通常较早晨高0.5℃左右,儿童基础代谢率高,体温较成人略高。
建议选择固定时间、固定部位测量体温以保持数据可比性。测量时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测量误差。发现体温异常应间隔1-2小时复测,持续发热需及时就医。日常可通过适量饮水、保持空气流通、穿着透气衣物等方式帮助调节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