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阳性血是指红细胞表面存在RH血型系统中的D抗原,属于常见的血型分类方式之一。
人类血型系统除ABO血型外,RH血型系统同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H血型系统包含多种抗原,其中D抗原的临床相关性最高。当红细胞表面检测到D抗原时称为RH阳性血,该血型在亚洲人群中占比超过90%。RH阳性血个体输血时通常无须特殊匹配,但RH阴性血孕妇若怀有RH阳性胎儿可能引发新生儿溶血病,需进行产前抗体筛查与预防性治疗。
血型检测需通过专业实验室完成,采用抗D血清进行凝集试验。日常献血或体检中包含RH血型鉴定项目,建议育龄女性孕前明确自身RH血型状态。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造血功能稳定,避免缺铁性贫血等可能干扰血型检测结果的情况发生。
Rh阴性血女性可以生二胎,但需在孕期加强Rh血型抗体监测和医学干预。
Rh阴性血女性怀二胎时,若胎儿为Rh阳性血型,母体可能因免疫反应产生抗D抗体。这种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引发新生儿溶血病。孕前需检测抗D抗体效价,若结果为阴性且无输血史,二胎发生溶血概率较低。孕期需定期复查抗体水平,必要时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阻断抗体产生。对于已产生抗体的孕妇,需通过超声监测胎儿贫血程度,严重时需宫内输血或提前终止妊娠。
少数情况下,若一胎分娩后未及时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或曾接受过Rh阳性血输血,二胎发生溶血风险显著增加。这类孕妇可能出现抗体效价快速升高,导致胎儿水肿、死胎等严重后果。需在具备新生儿换血条件的医院分娩,产后立即进行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和蓝光治疗。
建议Rh阴性血女性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孕期每4周检测抗体效价,28周常规预防性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分娩后72小时内需再次注射,并保留完整产检记录供后续妊娠参考。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减少胎儿母体出血风险,出现腹痛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