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空腹血糖通常为3.9-6.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毫摩尔每升。血糖水平受饮食、运动、激素调节等多种因素影响,需通过静脉血检测确认。
空腹血糖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的测量值,健康人群多数维持在4.4-5.6毫摩尔每升。此时体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处于平衡状态,肝脏葡萄糖输出与肌肉脂肪组织摄取达到动态稳定。测量时需避免前一晚高糖饮食或剧烈运动,采血前静坐5-10分钟可减少误差。餐后血糖从第一口进食开始计时,2小时数值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直接影响升幅,健康人进食标准餐后血糖峰值多出现在30-60分钟,2小时后基本回落至基线。持续监测发现,非糖尿病个体的日内血糖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2.8毫摩尔每升。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血糖标准更为严格,空腹需低于5.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低于6.7毫摩尔每升。儿童青少年参照成人标准,但新生儿及婴幼儿可有生理性偏低。使用指尖血血糖仪筛查时,结果可能较静脉血高10-15%,异常值需医疗机构复测。某些特殊情况如急性应激、使用糖皮质激素、肝功能异常等可能造成暂时性血糖升高,需结合临床判断。
建议定期体检监测血糖指标,日常保持均衡饮食与规律运动。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全谷物及膳食纤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发现空腹血糖超过6.1毫摩尔每升或随机血糖超过11.1毫摩尔每升时,应及时内分泌科就诊。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高血压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异常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