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可能与阴道菌群失调、病原体感染、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阴道菌群失调是阴道炎常见的病因之一,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如长期使用抗生素、频繁冲洗阴道等,可能导致有害菌过度繁殖引发炎症。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等,其中细菌性阴道病主要由加德纳菌等厌氧菌感染引起,假丝酵母菌病由白色假丝酵母菌过度繁殖导致,滴虫性阴道炎则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多见于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减少导致阴道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
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阴道,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出现异常分泌物或瘙痒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霉菌性阴道炎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衡、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未控制、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原因引起。霉菌性阴道炎通常表现为外阴瘙痒、豆腐渣样白带、排尿疼痛、性交不适、外阴红肿等症状。
1、阴道菌群失衡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乳酸杆菌占优势,能抑制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当阴道内环境改变导致乳酸杆菌减少时,念珠菌等条件致病菌可能大量增殖引发炎症。频繁阴道冲洗、使用碱性洗液、穿紧身化纤内裤等行为可能破坏菌群平衡。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有助于维持菌群稳定。
2、长期使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会抑制阴道内有益菌群,导致念珠菌过度生长。使用抗生素超过一周、反复使用抗生素等情况更容易诱发霉菌性阴道炎。治疗期间可配合使用阴道益生菌制剂,但须与抗生素间隔两小时以上使用。完成抗生素疗程后应及时复查阴道微生态。
3、免疫力下降妊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病毒感染等情况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阴道局部防御功能减弱。熬夜、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也可能影响免疫功能。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免疫缺陷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真菌预防治疗。
4、糖尿病未控制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为念珠菌生长提供有利环境。糖尿病患者阴道分泌物糖分升高,更易发生反复感染。将空腹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注意外阴清洁,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5、雌激素水平升高妊娠期、口服避孕药使用期间雌激素水平上升,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合成增加,促进念珠菌定植。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期因激素波动也易复发。可选用低剂量雌激素避孕药,妊娠期发作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使用阴道栓剂。绝经后女性阴道抵抗力下降也需警惕感染。
预防霉菌性阴道炎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和使用香皂等刺激性产品。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并勤换洗,避免长期使用护垫。合理使用抗生素,不擅自延长用药时间。控制血糖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配偶有症状需同时治疗。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