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血糖高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监测血糖、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等方式控制。哺乳期血糖升高可能与妊娠糖尿病未恢复、饮食不当、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哺乳期女性需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每日可分5-6餐进食,避免一次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波动过大。蛋白质可选择鱼类、瘦肉等优质蛋白,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
2、适度运动产后6周后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开始低强度运动,如散步、产后瑜伽等。运动时间建议控制在30分钟左右,避免剧烈运动影响乳汁分泌。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变化,防止发生低血糖。运动需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3、监测血糖需定期测量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血糖变化趋势。测量时间应固定,使用同一血糖仪以保证数据准确性。发现血糖异常波动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饮食或用药方案。哺乳期血糖控制目标可略高于普通人群。
4、合理用药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仍无法控制血糖,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哺乳期可安全使用的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口服降糖药多数会通过乳汁分泌,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婴儿反应。
5、定期复查应每1-2周复查血糖情况,必要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产后6-12周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情况。复查时需告知医生哺乳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若血糖持续升高,需排除其他类型糖尿病可能。
哺乳期控制血糖需在保证母婴健康的前提下进行。除上述措施外,还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哺乳本身有助于消耗热量,可辅助降低血糖。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建议在营养师和产科医生共同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控糖方案,不要自行断奶或节食。定期进行产后检查,关注血糖长期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