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邪侵袭有关,常见原因包括肺气不足、脾虚湿盛、肾阳亏虚、风邪犯肺以及情志失调。
1、肺气不足:
肺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肺气虚弱时卫外不固,易受风寒等外邪侵袭。肺气不足多由久病体虚、过度劳累或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表现为鼻痒喷嚏反复发作、遇风冷加重。治疗需补益肺气,常用玉屏风散加减,配合艾灸肺俞穴。
2、脾虚湿盛: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长期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损伤脾气,水湿停聚成痰,上犯鼻窍则出现鼻塞流涕、头昏沉等症状。此类患者多见舌苔白腻、食欲不振。治疗宜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配合苍耳子散效果显著。
3、肾阳亏虚:
肾阳为人体阳气根本,肾阳不足则温煦无力,鼻窍失养易发过敏。多见于中老年或久病者,晨起喷嚏连连、畏寒肢冷。治疗需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配合针灸关元穴可改善体质。
4、风邪犯肺:
风为百病之长,常挟寒热侵袭肺系。春季花粉、秋季尘螨等过敏原在中医视为"风邪",引发鼻黏膜充血水肿。急性发作时鼻痒难忍、清水样涕,治宜祛风通窍,辛夷清肺饮配合迎香穴按摩可缓解症状。
5、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紧张或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刑金伤肺。这类患者常在情绪波动后症状加重,伴有胸胁胀闷。治疗需疏肝解郁,逍遥散配合太冲穴按压可调节气机。
日常需注意避风寒、忌食生冷海鲜,坚持用生理盐水洗鼻。推荐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和"两手托天理三焦"两式,配合按压迎香穴、足三里穴。饮食宜温补,可适量食用山药、红枣、生姜等食材。过敏季节提前两周开始服用黄芪防风茶黄芪10克、防风6克煎水代茶有预防作用。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避免长期鼻塞导致嗅觉减退或并发鼻窦炎。
过敏性鼻炎可能由遗传因素、尘螨过敏、花粉过敏、动物皮屑过敏、霉菌过敏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过敏性鼻炎具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中有一方患有过敏性鼻炎,子女患病概率较高。这类患者通常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对常见过敏原反应过度。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注意环境控制,减少接触潜在过敏原。
2、尘螨过敏尘螨是室内常见过敏原,其排泄物和尸体碎片可引发鼻黏膜炎症反应。患者常表现为晨起连续打喷嚏、清水样鼻涕。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定期高温清洗床上用品有助于减少尘螨滋生。
3、花粉过敏春季树木花粉和秋季杂草花粉是主要致敏原。花粉颗粒进入鼻腔后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鼻痒、鼻塞等症状。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可降低过敏发作风险。
4、动物皮屑过敏宠物毛发、皮屑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诱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患者接触动物后会出现眼结膜充血、阵发性喷嚏。对动物过敏者应避免饲养宠物,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5、霉菌过敏潮湿环境中生长的霉菌孢子可随空气吸入鼻腔,引发Th2型免疫应答。患者多伴有鼻黏膜苍白水肿特征。控制室内湿度在50%以下,及时清理发霉物品能有效预防症状发作。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以维持免疫平衡。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深海鱼等。坚持鼻腔冲洗可清除过敏原,症状持续不缓解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避免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戒烟并远离二手烟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