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主要与意识丧失程度、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基础疾病有关。
昏迷状态下患者因大脑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感知排尿排便需求,也失去对括约肌的自主控制能力。轻度意识障碍时可能仅表现为尿潴留或便秘,但随着昏迷程度加深,膀胱和直肠的反射性排空功能占主导,导致失禁发生。这种情况常见于脑外伤、脑卒中、严重代谢紊乱等引起的昏迷。
部分特殊类型的昏迷可能不伴随失禁,如某些药物过量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或高位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但这类情况相对少见,多数昏迷患者仍需做好排泄护理。
昏迷患者出现失禁后需及时清洁皮肤,使用吸水护理垫,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长期昏迷建议留置导尿管,但需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家属应记录排泄情况供医生评估病情,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便血、尿液浑浊等异常表现。昏迷患者的排泄护理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环节,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进行。
昏迷患者出现褥疮可通过定期翻身、创面清创、使用敷料、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褥疮通常由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皮肤潮湿、感染等因素引起。
1、定期翻身昏迷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骨突部位持续受压。翻身时采用30度侧卧位交替变换,使用减压垫分散压力。护理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拽摩擦皮肤。家属可记录翻身时间表,确保执行规范性。
2、创面清创对于已形成的褥疮,需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浅表溃疡可用碘伏消毒,深部感染创面需由医护人员进行机械清创或酶学清创。清创后保持创面适度湿润,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
3、使用敷料根据褥疮分期选择敷料,一期使用透明薄膜敷料,二期选用水胶体敷料,三期四期采用藻酸盐或泡沫敷料。感染创面可搭配含银离子敷料。敷料更换频率根据渗出情况调整,通常每1-3天更换一次。
4、药物治疗合并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胶囊、莫匹罗星软膏等。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缺血性溃疡可配合改善微循环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手术治疗深度褥疮伴组织坏死或久治不愈时,需考虑手术清创、皮瓣移植等治疗。术前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控制感染并改善营养状态。术后仍需持续减压护理,防止复发。
昏迷患者护理需注重营养支持,每日保证1.2-1.5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减轻压力。每日检查皮肤状况,早期发现红斑及时干预。建议家属学习专业护理技巧,必要时寻求社区护士或专业护工协助,定期到医院伤口护理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