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检查项目主要有肠镜检查、粪便潜血试验、钡剂灌肠造影、CT结肠成像、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1、肠镜检查肠镜是诊断肠息肉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检查前需清洁肠道,过程中可能使用镇静剂减轻不适。肠镜能发现直径较小的息肉,同时可进行性切除治疗。适用于有消化道症状或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
2、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判断肠道出血情况,可作为肠息肉筛查的初筛手段。需连续采集多次样本以提高准确性。阳性结果需进一步肠镜检查确认。该方法无创便捷但存在假阴性可能,不适合作为独立诊断依据。
3、钡剂灌肠造影通过X线造影剂显示结肠轮廓,能发现较大息肉或肿块。检查前需严格肠道准备,过程中需多次变换体位。对微小病变检出率低于肠镜,适用于无法耐受肠镜检查者。发现异常仍需肠镜确诊。
4、CT结肠成像利用三维CT技术重建结肠图像,无需插入内镜即可检查全结肠。需提前清洁肠道并注入气体扩张肠腔。对大于6毫米的息肉检出率较高,但无法取活检。适合高龄或肠镜禁忌症患者。
5、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血液检测CEA等指标辅助评估肠道肿瘤风险,但特异性较低。指标升高可能提示息肉癌变或消化道恶性肿瘤,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不能作为独立筛查手段,多用于术后监测。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有家族史或消化道症状者应提早检查。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肠息肉发生。发现息肉后应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较大息肉需及时切除并送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