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他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卡他性中耳炎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气压损伤、腺样体肥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内闭塞感、耳痛、耳内流水声等症状。可通过鼓膜按摩、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术等方式缓解。
1、耳闷胀感耳闷胀感是卡他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患者常感觉耳内有棉花堵塞或压迫感,可能与咽鼓管阻塞导致中耳腔负压有关。急性期可能伴随轻微疼痛,可通过捏鼻鼓气法暂时缓解。若持续超过两周,需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
2、听力下降传导性听力下降多表现为听声音模糊,似隔层膜,儿童可能出现看电视音量调大等情况。听力损失程度一般为20-40分贝,气骨导差明显。建议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改善咽鼓管功能。
3、耳鸣患者常描述耳内有流水声、嗡嗡声等低频耳鸣,与中耳积液震动有关。急性期可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避免用力擤鼻,以防加重咽鼓管逆流。
4、耳痛儿童更易出现耳痛症状,多为钝痛,在飞机起降或感冒时加重。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止痛,配合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改善鼻腔通气。哺乳期婴儿建议采用竖抱姿势喂养,减少乳汁反流风险。
5、自听增强部分患者会出现自声过响现象,即听自己说话声音异常洪亮,与中耳传音结构阻抗改变有关。急性期可尝试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慢性患者需排除鼻窦炎等原发病,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
建议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及潜水等气压变化活动。儿童患者应定期监测听力,避免长期使用入耳式耳机。饮食宜清淡,减少奶制品摄入以防黏膜分泌物增多。若症状持续或出现耳流脓、眩晕等表现,需及时进行耳内镜和颞骨CT检查。
中耳炎粘连通常比较严重,可能引起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和胆脂瘤形成等危害。
中耳炎粘连是指中耳腔内炎性渗出物机化后形成的纤维组织粘连,这种病理改变会直接影响中耳传音功能。听力下降是最常见的表现,由于粘连组织阻碍听骨链活动,导致声音传导障碍。鼓膜穿孔多因长期炎症侵蚀造成,可能继发感染并影响听力。胆脂瘤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由角化上皮堆积形成,可能破坏周围骨质结构。这些危害往往随着病程延长而加重,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中耳炎粘连的危害程度与个体差异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听力减退,但多数会逐渐进展。儿童患者由于中耳结构发育不完善,危害可能更为显著。长期未治疗的粘连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害,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重建听力。
建议出现耳部不适及时就医检查,避免用力擤鼻等可能加重病情的动作,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有助于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