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的典型症状主要有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恶心呕吐、寒战发热、黄疸、腹部压痛等。胆道蛔虫病是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急腹症,多与肠道蛔虫感染、饮食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
1、剑突下钻顶样疼痛剑突下突发剧烈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病最特征性表现。疼痛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时患者常弯腰屈膝、辗转不安,间歇期可完全缓解。疼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与蛔虫在胆道内蠕动刺激胆管壁神经有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止痛,或阿托品注射液缓解胆道痉挛。
2、恶心呕吐多数患者伴随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或胆汁,部分患者可能吐出蛔虫。呕吐与胆道受刺激引发的神经反射及疼痛刺激有关。症状严重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同时需禁食禁水减轻胃肠负担。
3、寒战发热当合并胆道感染时会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发热多因蛔虫携带肠道细菌进入胆道引发急性胆管炎所致。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4、黄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黄疸因蛔虫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起,通常为间歇性出现。严重梗阻时需行内镜下胆道取虫术解除梗阻。
5、腹部压痛体检可发现剑突下或右上腹轻度压痛,但腹肌紧张不明显,呈现症状与体征分离的特点。压痛区域与蛔虫所在胆管位置相关,合并胆管炎时墨菲征可呈阳性。超声检查可见胆总管扩张或直接观察到蛔虫影像。
胆道蛔虫病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道收缩。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蔬菜水果充分洗净,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配合医生治疗,症状缓解后可遵医嘱口服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物。反复发作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需考虑手术取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