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的确诊需通过血压测量、尿蛋白检测、血液检查、超声检查和临床症状评估综合判断。诊断标准包括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尿蛋白阳性或靶器官损害表现。
1、血压测量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可初步判断为高血压。测量时应保持静坐休息,避免情绪波动,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真实反映血压波动情况。
2、尿蛋白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00毫克或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异常提示子痫前期可能。需排除尿路感染等因素干扰,重复检测确认结果。尿蛋白试纸筛查阳性者需进一步做定量检测。
3、血液检查血常规可发现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显示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检查肌酐和尿酸水平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提示病情进展,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器官功能损害。
4、超声检查胎儿超声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等并发症,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
5、临床症状评估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反射亢进、水肿程度等体格检查结果需记录。症状评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区分单纯妊娠期高血压与子痫前期。
确诊妊娠期高血压后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保证充足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和钾的补充,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适度活动如散步有助于血压控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严格遵医嘱进行产前检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
妊娠期合并症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胎盘缺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等症状。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食、体重增长过快等症状。前置胎盘可能与子宫内膜损伤、胎盘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阴道出血、胎位异常等症状。这些合并症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建议孕妇定期产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