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管炎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但若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食管狭窄等并发症。
慢性食管炎早期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或胸骨后隐痛,症状常与进食相关。黏膜损伤较轻时,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浓茶咖啡摄入、睡前两小时禁食等措施,配合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症状多可缓解。部分患者因胃食管反流导致炎症反复,需长期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联合治疗。
当炎症持续进展可能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此类患者可能出现吞咽梗阻感、体重下降等症状,需通过胃镜监测黏膜变化。重度病例可能需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或手术干预,但概率较低。合并食管裂孔疝或反复出血者风险相对较高。
慢性食管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睡眠时抬高床头,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日常可适量食用猴头菇、山药等保护黏膜的食物,戒烟酒及高脂饮食。若症状每周发作超过两次或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须及时消化内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