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上的黄色分泌物通常不需要刻意擦掉,可能是正常渗出液或轻微感染的表现。若分泌物量少、无异味且周围无红肿热痛,保持清洁干燥即可;若分泌物增多、伴随异味或炎症迹象,需就医处理。
伤口愈合过程中,少量淡黄色渗出液属于正常现象,主要成分为血清蛋白和白细胞,有助于形成保护性痂皮。此时强行擦拭可能损伤新生组织,建议用无菌生理盐水轻柔冲洗,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日常可用透气敷料覆盖,每12-24小时更换一次,观察分泌物的颜色、黏稠度变化。
当黄色分泌物变稠厚、呈黄绿色或灰白色,伴有腐臭味、伤口边缘红肿、局部温度升高时,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此时不宜自行处理,应清除坏死组织并配合抗生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此类情况,需加强监测。
保持伤口清洁是促进愈合的关键,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周围皮肤,避免用力摩擦。选择水胶体敷料或硅胶敷料可维持适度湿润环境,减少瘢痕形成。如3天内渗出持续增加、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或伤口超过两周未愈合,应及时至普外科或烧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