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清洁通常指通过饮食调整、药物辅助或医疗手段清除肠道内容物,主要用于医疗检查准备或改善功能性胃肠问题。规范的肠道清洁需满足粪便残留少、肠黏膜可视度高两大标准,可分为诊断性清洁和治疗性清洁两类。
诊断性清洁常见于结肠镜检查前,要求肠道达到波士顿评分6分以上,即无固体粪便且黏膜完全可见。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渗透性泻剂分次服用,配合低渣饮食3天。治疗性清洁多用于顽固性便秘,通过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菌群,结合膳食纤维补充促进规律排便。医疗操作中需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电解质紊乱,老年人使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时需监测肾功能。居家清洁可采用短期流质饮食配合适量运动,但每周不宜超过2次以免破坏菌群平衡。
肠道清洁后24小时内应进食米汤、蒸蛋等低纤维食物,逐步恢复膳食纤维摄入。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颗粒可能损伤肠神经,出现结肠黑变病。建议通过规律作息、足量饮水和腹部按摩维持自然排便,每年医疗性清洁不超过3次。存在肠梗阻、炎症性肠病急性期患者禁止自行清洁,需在消化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肠道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