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病的早期治疗方法主要有控制血糖、伤口护理、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足部压力和预防感染。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足病的主要诱因,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神经和血管病变。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同时配合低糖饮食和规律运动,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
2、伤口护理:
早期足部溃疡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可选用水胶体敷料或银离子敷料促进愈合,保持创面湿润环境。若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处理。
3、改善血液循环:
血管病变会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可进行踝肱指数检测评估血流情况。建议戒烟并控制血压血脂,医生可能开具西洛他唑等改善微循环药物。严重缺血患者需考虑血管介入治疗。
4、减轻足部压力:
定制减压鞋垫能分散足底压力,避免溃疡部位持续受压。行走时使用拐杖减轻负重,卧床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禁止赤脚行走,选择透气宽松的棉袜和软底鞋。
5、预防感染:
每日用温水检查足部皮肤,注意趾缝清洁干燥。修剪指甲避免嵌甲,发现胼胝需由专业人员处理。出现水泡、裂口等需立即消毒包扎,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糖尿病足病患者需建立每日足部检查习惯,选择浅色袜子便于观察渗液,避免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取暖。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鱼肉、鸡蛋等,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适度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定期到内分泌科和足病门诊复查,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截肢风险。
糖尿病足感染可通过清创处理、抗生素治疗、血糖控制、血管重建、截肢手术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足感染通常由血糖控制不佳、足部外伤、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病变、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清创处理糖尿病足感染出现局部组织坏死时需要及时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有助于控制感染扩散。清创后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配合外用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对于浅表感染,清创后可能无须额外处理。对于深部感染,清创后可能需要放置引流条。
2、抗生素治疗轻度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口服抗生素。中重度感染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3、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控制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可遵医嘱调整胰岛素剂量,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需要监测血糖变化,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