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继发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腹胀及全身中毒症状。继发性腹膜炎通常由腹腔内器官感染、穿孔或外伤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1、腹痛腹痛是小儿继发性腹膜炎最突出的症状,初期为局部钝痛,随炎症扩散发展为全腹持续性剧痛。疼痛可能因体位改变加重,患儿常呈屈膝蜷缩体位以减轻不适。腹痛多由胃肠穿孔、阑尾炎等原发病灶刺激腹膜引起,需通过腹部超声或CT明确病因。
2、发热患儿体温可快速升至39摄氏度以上,伴寒战或出汗。发热源于细菌毒素及炎症介质释放,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显著升高。若出现高热不退或体温波动,提示可能存在脓毒症风险,需紧急抗感染治疗。
3、呕吐多数患儿出现反复呕吐,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或粪渣样物。呕吐与腹膜炎症导致的胃肠麻痹有关,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禁食并留置胃管减压,同时静脉补充液体纠正内环境失衡。
4、腹胀腹腔内炎性渗出及肠麻痹导致腹部膨隆,触诊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胀程度与病情进展相关,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腹部X线可见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提示麻痹性肠梗阻。
5、中毒症状患儿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脉搏细速等全身衰竭征象,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或休克。这些症状反映细菌毒素入血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及广谱抗生素治疗。
家长发现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禁食并保持患儿安静体位,避免按压腹部。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腹腔穿刺等检查,确诊后需根据病因选择手术引流或抗感染治疗。恢复期给予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定期随访监测炎症指标,避免形成腹腔脓肿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