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大量倍体异常细胞不一定是癌症,可能是炎症、感染或良性病变等非癌性病理改变,但也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倍体异常细胞指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异常的细胞,常见于组织修复、慢性刺激等生理或良性病理过程。例如长期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中可能出现多倍体细胞,宫颈炎患者的脱落细胞学检查也可发现非整倍体改变。这类情况通常伴随局部充血、纤维化等良性病变特征,通过抗感染治疗或消除刺激因素后异常细胞可逐渐消失。实验室检查中此类细胞的异型性较轻,核分裂象少见,增殖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当倍体异常细胞呈现特定恶性特征时需考虑癌症可能,如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脱落细胞常出现明显非整倍体伴核仁肥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涂片可见超二倍体原始细胞,实体肿瘤组织病理中异常细胞多呈巢状分布,伴有病理性核分裂象。此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或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志物表达进行鉴别。某些癌前病变如Barrett食管也可出现渐进性倍体异常,需要定期内镜监测。
发现倍体异常细胞后应完善病史采集和全身检查,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或分子检测。建议避免吸烟饮酒等致癌因素刺激,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对于持续存在的异常细胞需3-6个月复查,由病理科医生结合细胞形态学与临床资料综合判断,切勿自行解读报告或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