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耳炎可通过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药物缓解疼痛,同时配合局部热敷、调整睡姿等方法改善。疼痛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感冒继发感染、耳道异物刺激等因素引起。
1、药物镇痛:
布洛芬混悬液和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鼓膜充血肿胀导致的疼痛。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解热镇痛作用。使用前需确认患儿无相关药物禁忌,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间隔。
2、局部热敷:
用40℃左右温毛巾敷于患侧耳部,每次15分钟每日3次。热力能促进耳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代谢,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热敷后保持耳道干燥。
3、体位调整:
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患耳朝上侧卧。该体位利于中耳腔分泌物引流,减少鼓膜受压。哺乳期婴儿应保持45度角喂养,避免奶液经咽鼓管逆流至中耳腔。
4、咽鼓管训练:
指导儿童进行吞咽、咀嚼口香糖等动作,每天3组每组10次。通过肌肉运动促进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内外压力。可配合捏鼻鼓气法,但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5、环境控制:
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及冷空气刺激。干燥环境易致咽部黏膜屏障功能下降,烟草中的氰化物会加重耳蜗毛细胞损伤。
患儿饮食应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南瓜粥、山药糊,避免辛辣及坚硬食物刺激咽部。每日保证500毫升饮水维持黏膜湿润,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急性期避免游泳及乘坐飞机,恢复期可进行吹气球等轻柔的耳压平衡训练。若72小时内疼痛未缓解或出现耳道流脓、高热等症状,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排除鼓膜穿孔等并发症。
拔牙后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布洛芬缓释胶囊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作用,适用于中度疼痛且胃肠道耐受性较好的患者。对乙酰氨基酚片作为中枢性镇痛药,对胃肠刺激较小但需注意每日剂量上限。洛索洛芬钠片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兼具抗炎与镇痛效果,起效较快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三种药物均需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避免与酒精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用。特殊人群如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
术后24小时内建议冰敷患侧面部,避免进食过热、过硬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但勿用力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