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手腕僵直可通过制动固定、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桡骨远端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制动固定急性期需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腕关节4-6周,避免骨折移位。固定期间保持手指适度活动,防止肌腱粘连。选择轻便透气的支具材料,定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拆除固定装置前需复查X线确认骨痂形成。
2、物理治疗拆除固定后可采用蜡疗、超声波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蜡疗温度控制在50-55℃,每日1次持续15分钟。超声波治疗选择0.8-1.0W/cm²强度,移动法照射5-8分钟。治疗期间观察皮肤反应,避免烫伤。
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疼痛,或口服接骨七厘片促进骨愈合。疼痛明显时可外敷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骨质疏松患者需配合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吸收药物。所有药物使用不超过2周,须监测肝肾功能。
4、功能锻炼从被动关节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握力球训练。每日进行腕关节屈伸、旋转练习3组,每组10-15次。采用温水浸泡后训练效果更佳,水温保持38-40℃。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6周内避免负重。
5、手术治疗严重移位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T型钢板或外固定支架。术后24小时开始手指活动,2周后拆线。内固定物通常保留8-12个月,期间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关节面严重破坏者可能需腕关节融合术。
康复期间每日进行抓握毛巾、拧瓶盖等生活动作训练,逐步恢复手腕灵活性。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色蔬菜。避免患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加重,应及时复查排除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等并发症。
扭伤脚踝或手腕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处理、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扭伤通常由外力冲击、关节过度活动、韧带损伤、局部炎症反应、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处继续受力。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关节,减少韧带二次损伤。踝关节扭伤可穿戴护具限制内外翻动作,腕关节扭伤建议用腕托保持中立位。制动时间根据损伤程度持续1-3周,严重者需配合影像学检查排除骨折。
2、冷敷处理损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20分钟,低温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疼痛。使用冰袋时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禁止热敷或揉搓患处。若皮肤出现麻木感应暂停冷敷,儿童及糖尿病患者需缩短单次冷敷时间至10分钟。
3、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从远端向近端螺旋式缠绕,压力需均匀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后观察指趾末端颜色,出现青紫或麻木需松解。合并皮肤破损时先清创消毒再包扎,每日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加压可减少组织液渗出,促进淋巴回流。
4、抬高患肢将受伤肢体垫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踝关节扭伤建议平卧时用枕头垫高足部,腕关节扭伤可用吊带悬吊前臂。夜间睡眠时持续抬高,日常坐立时避免患肢下垂。该措施能有效缓解肿胀,加速淤血吸收。
5、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缓解疼痛,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抑制炎症反应。严重肿胀可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慢性损伤者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促进软骨修复。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胃肠不适者需选择塞来昔布胶囊等COX-2抑制剂。
恢复期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从被动屈伸过渡到抗阻练习。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适量补充钙质促进韧带修复。伤后2周内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穿戴护具保护关节稳定性。若持续疼痛超过72小时或出现关节畸形,需及时就医排除韧带断裂等严重损伤。日常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选择防滑鞋具降低扭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