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下异物可能出现呛咳、呕吐、拒食、流涎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异物误吞后反应主要与异物大小、形状、滞留部位有关,常见于婴幼儿因好奇将玩具零件、硬币、纽扣等放入口中导致。
1、呛咳反射当异物卡在咽喉或气管时,宝宝会立即出现剧烈呛咳、面色发红或发绀,这是机体通过咳嗽反射尝试排出异物的表现。家长需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让其他人拨打急救电话。若异物进入支气管可能引发持续性咳嗽、喘息等气管异物典型表现。
2、呕吐拒食异物刺激食管或胃部黏膜会导致反复干呕或呕吐,宝宝可能拒绝进食并哭闹不安。小而光滑的异物如纽扣电池可能暂时无症状,但电池电解液泄漏会导致食管穿孔,需紧急胃镜取出。家长发现异常呕吐时应暂停喂食,检查宝宝口腔是否有残留异物。
3、流涎疼痛尖锐异物如鱼刺、别针卡在食管时,宝宝会出现吞咽困难、大量流口水、烦躁哭闹等表现。食管异物可能损伤黏膜引发出血或感染,需通过食管钡餐或内镜检查确诊。此时不可强行喂水或食物,避免异物进一步刺入深部组织。
4、呼吸困难较大异物完全阻塞气道时会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甚至意识丧失,属于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家长应立即实施婴幼儿版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联系急救中心。即使异物排出后仍需就医评估是否存在气管损伤或残留碎片。
5、隐匿症状部分小异物进入胃肠后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腹痛、腹胀或血便,常见于误吞磁力珠、尖锐物品等情况。多枚磁铁相互吸引可能导致肠穿孔,需通过腹部X光片追踪异物位置。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排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预防宝宝误吞异物需做好环境安全检查,将小物件放置在宝宝无法触及的地方。选择适龄玩具时避免含有可拆卸小零件,进食时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导致呛噎。建议家长学习婴幼儿急救技能,定期参加儿科医院组织的急救培训,家中常备急救联系电话。若发现可疑异物误吞,即使无症状也应尽早就医评估,切勿采用吞饭团、喝醋等错误方法处理。
喉咙卡出白色异物且发臭的可能与扁桃体结石、慢性扁桃体炎或咽喉反流有关。
扁桃体结石是食物残渣、细菌和脱落细胞在扁桃体隐窝堆积形成的硬块,常伴有口臭和咽部异物感。慢性扁桃体炎因反复感染导致扁桃体隐窝扩大,分泌物滞留可能形成白色脓栓。咽喉反流时胃酸刺激咽喉黏膜,可能产生白色黏液或假膜。这三种情况均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异物感与异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可遵医嘱使用西地碘含片、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日常建议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减少咽喉黏膜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