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脓毒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创面处理不当、免疫功能低下、严重烧伤面积过大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烧伤后皮肤屏障受损,细菌易侵入血液导致全身性感染,需及时就医控制感染源并加强营养支持。
1、细菌感染烧伤创面暴露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定植,细菌通过破损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脓毒症。临床表现为高热、心率增快、创面分泌物增多。需通过血培养明确病原体,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创面清创换药。
2、创面处理不当未规范消毒或敷料更换不及时会导致创面污染加重。家长需每日观察创面渗出情况,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外涂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若出现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提示可能已发生感染扩散。
3、免疫功能低下严重烧伤后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机体抗感染能力减弱。可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同时监测白细胞计数。患儿应隔离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必要时转入无菌病房。
4、烧伤面积过大体表烧伤面积超过20%时,大量炎性介质释放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继发脓毒症风险显著增加。需早期液体复苏维持有效循环,使用注射用乌司他丁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5、营养不良高代谢状态使蛋白质大量分解,低白蛋白血症会加重感染风险。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高蛋白肠内营养粉剂,必要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每日监测体重和前白蛋白水平,逐步恢复正氮平衡。
预防小儿烧伤脓毒症需从创面管理、营养支持、环境控制三方面入手。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日紫外线消毒;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泥、蛋羹,少量多餐;恢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出现持续发热或精神萎靡时须立即复诊,避免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