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细菌性发热病程通常为3-5天,具体时长与感染类型、治疗及时性及个体免疫力有关。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未经干预可能延长病程。
细菌性发热初期表现为体温快速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可能伴随寒战、食欲下降。常见致病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时,发热症状多在用药后24-48小时开始缓解。胃肠型细菌感染伴随腹泻呕吐时,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略长。规范使用头孢克洛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后,多数患儿体温在3天内趋于稳定。
部分耐药菌感染或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特殊部位感染时,发热可能持续5-7天。若合并化脓性扁桃体炎或细菌性脑膜炎,需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体温恢复期可能延长。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或C反应蛋白超过50mg/L时,提示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持续发热超过5天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复诊。
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1500ml以上液体摄入,选择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变化,退热后仍须完成整个抗生素疗程。保持室内24-26摄氏度,穿棉质透气衣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恢复期出现皮疹或关节肿痛需警惕链球菌感染后风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