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鼻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鼻梁、保持坐姿前倾、避免填塞异物、使用医用棉球等方式处理。流鼻血可能与鼻腔干燥、外力撞击、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血液疾病等因素有关。
1、压迫止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儿童鼻翼两侧柔软部位,持续压迫5-10分钟。压迫时让儿童用口呼吸,避免因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出血。此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前鼻孔出血,若出血量较大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压迫后不要立即松开检查,避免反复操作影响凝血。
2、冷敷鼻梁将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及前额部位,通过低温促使血管收缩止血。冷敷时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每次冷敷不超过15分钟,可间隔1小时后重复。该方法对因鼻腔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出血效果较好。
3、保持坐姿前倾让儿童保持坐立姿势并稍向前倾,使头部略低于心脏位置。该体位可降低鼻腔静脉压力,防止血液倒流至咽喉引发呛咳。同时准备清洁容器承接流出的血液,便于观察出血量。禁止仰头姿势,避免血液流入气管导致窒息风险。
4、避免填塞异物不可使用纸巾、棉絮等非无菌物品填塞鼻腔,这类材料可能残留纤维刺激黏膜,取出时易造成二次损伤。特殊情况下需填塞止血时,应选用医用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并在24小时内由专业人员取出。自行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或黏连。
5、使用医用棉球对少量渗血可用无菌棉球蘸取少量生理盐水或盐酸肾上腺素溶液浓度不超过0.1%轻压出血点。医用棉球需从正规药店购买,使用前检查包装完整性。该方法适用于可见明确出血点的表浅黏膜损伤,不可用于大量活动性出血。
儿童流鼻血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抠鼻或擤鼻涕等动作。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冬季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黏膜。反复出血或单次出血超过30分钟未止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排查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凝血功能障碍等病理性因素。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适量食用猕猴桃、菠菜等食物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