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前期症状主要有低热、食欲减退、口腔黏膜疱疹、手足皮疹、精神萎靡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及时就医。
1、低热手足口病初期可能出现37.5-38.5摄氏度的低热,通常持续1-2天。发热可能与病毒侵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此时患儿可能出现面色潮红、额头温度升高等表现。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2、食欲减退患儿可能出现拒食、流涎等症状,这与口腔黏膜受损导致的进食疼痛有关。家长可准备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若24小时内进食量不足平时一半,或出现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3、口腔黏膜疱疹口腔颊黏膜、舌缘、软腭等部位可能出现2-4毫米的灰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常因疼痛而哭闹不安。家长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口腔,避免继发感染。必要时医生可能开具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4、手足皮疹手掌、足底及臀部可能出现米粒大小斑丘疹或疱疹,疹子周围有炎性红晕,通常不痒不痛。皮疹特点为离心性分布,即多出现在肢体远端。家长应给患儿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皮疹一般3-7天自行消退,不留瘢痕。
5、精神萎靡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嗜睡、易激惹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这可能是病毒侵袭神经系统的前驱症状。家长需特别警惕频繁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一旦出现应立即送往医院。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并发脑炎、肺水肿等,需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家长护理时需注意手部卫生,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患儿用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托幼机构发生病例时,需按要求做好晨检和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