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包括
发布于 2025/07/05 16:11
发布于 2025/07/05 16:11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粪口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污染物间接传播。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需注意隔离防护。
患者疱疹液、唾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传播。儿童玩耍时共用玩具、毛巾等物品易造成病毒扩散,幼儿园等集体场所需加强物品消毒。感染者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疱疹结痂后仍可能携带病毒。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含病毒飞沫可在1米范围内传播。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在咽部淋巴组织复制后引发症状。密闭空间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建议保持室内通风。
病毒通过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经手-口途径感染。婴幼儿换尿布后未彻底洗手、接触污染物品后进食等行为易导致传播。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数周,厕所、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需重点消毒。
孕妇感染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妊娠晚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可出现重症心肌炎等并发症。产前检查发现感染者应实施隔离措施,分娩时做好防护。
病毒在塑料、不锈钢等表面可存活数日,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日常用品间接传播。集体单位需对餐具、游乐设施定期消毒,家庭应注意分餐制与个人卫生用品专人专用。
预防手足口病需落实勤洗手、常通风、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等卫生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托幼机构发现病例需立即报告疾控部门,对活动场所开展终末消毒。患者衣物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餐具煮沸消毒,玩具暴晒或紫外线照射处理呕吐物粪便时需佩戴手套。恢复期儿童仍可能排毒,家长应持续观察健康状况。
上一篇 : 9岁手足口病几天会好转
下一篇 :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