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引起严重症状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时机主要与肌瘤大小、症状严重程度、生育需求、生长速度、恶变风险等因素有关。
1、肌瘤大小:
当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时,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导致尿频、便秘等症状,此时手术干预效果较好。对于肌壁间肌瘤,即使未达5厘米但造成宫腔变形影响生育,也需考虑手术。
2、症状严重度:
出现月经过多引发贫血、严重盆腔疼痛或压迫症状时,药物控制无效的情况下建议手术。黏膜下肌瘤即使较小,若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低于80g/L,应优先选择手术治疗。
3、生育需求:
计划怀孕者若肌瘤直径超过4厘米且位于宫腔或肌壁间,建议孕前手术剔除。已完成生育的妇女,若肌瘤多发且症状反复,可考虑子宫切除术。
4、生长速度:
绝经后肌瘤持续增大或每年增长超过2厘米,需警惕恶变可能。短期内快速增大的肌瘤,特别是伴有CA125升高时,建议尽早手术探查。
5、恶变风险:
影像学检查提示血流丰富、边界不清或伴有腹水等可疑恶性征象时,需限期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肉瘤需按恶性肿瘤治疗规范处理。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控制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量。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定期妇科检查很重要,未达手术标准的肌瘤应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出现异常阴道流血、腹痛加剧或排尿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围绝经期女性可期待绝经后肌瘤自然萎缩,但需加强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