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期流行性疾病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流感、水痘和轮状病毒肠炎。
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支气管炎或肺炎表现。该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托幼机构易引起聚集性发病。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需住院观察。
2、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特征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可伴有发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主要病原体。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但EV71感染可能引起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患病期间需隔离,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
3、季节性流感: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儿童易出现呕吐腹泻。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确诊后可选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
4、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特征为全身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症状通常较轻,但可能继发皮肤感染或肺炎。患病期间需避免抓挠,防止瘢痕形成。
5、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典型症状为呕吐、水样便和发热,易导致脱水。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托幼机构易暴发流行。治疗关键是预防和纠正脱水,重症需静脉补液。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
建议家长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培养儿童勤洗手的卫生习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流行季节可适时接种相关疫苗,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抵抗力,患病期间应居家休息至传染期结束。
判断是否患有性传播疾病需结合症状表现、高危行为史及医学检测综合评估。常见线索包括尿道异常分泌物、生殖器溃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排尿疼痛或性交疼痛等典型症状,以及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侣等高危接触史。
一、症状观察淋病多表现为尿道脓性分泌物伴排尿灼痛,女性可能出现宫颈分泌物增多。梅毒初期可见无痛性硬下疳,二期可能出现全身皮疹。生殖器疱疹以簇集性水疱和溃疡为特征,伴有明显疼痛。尖锐湿疣表现为菜花样赘生物,艾滋病早期可能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高危行为评估近3个月内有无保护措施的阴道交、肛交或口交行为,性伴侣是否确诊性传播疾病,是否与性工作者发生接触,是否共用注射针具,这些因素都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男男性行为者、商业性工作者及静脉吸毒者属于高危人群。
三、潜伏期计算不同性传播疾病潜伏期差异较大,淋病通常接触后2-5天发病,衣原体感染需1-3周出现症状,梅毒硬下疳约3周后显现,艾滋病窗口期可达2-6周。需结合最后一次性行为时间与症状出现时间进行初步判断。
四、家庭自测部分疾病可通过试纸进行初步筛查,如HIV抗体检测试纸、梅毒螺旋体快速检测试纸等。但家庭自测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操作不规范会影响准确性,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机构的实验室检测。
五、医学确诊需到皮肤性病科或感染科进行专业检测,包括分泌物涂片镜检、细菌培养、核酸检测等。血液检查可检测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部分疾病需多次复查才能确诊,如HIV感染需在窗口期后重复检测。
保持单一性伴侣并正确使用安全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停止性行为,携带伴侣共同就诊。日常注意生殖器清洁,避免使用公共浴具。定期体检时建议加入性传播疾病筛查项目,特别是存在高危行为后。任何自测阳性结果都需经医疗机构复核确认,切勿自行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