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期流行性疾病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流感、水痘和轮状病毒肠炎。
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支气管炎或肺炎表现。该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托幼机构易引起聚集性发病。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需住院观察。
2、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特征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可伴有发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主要病原体。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但EV71感染可能引起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患病期间需隔离,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
3、季节性流感: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儿童易出现呕吐腹泻。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确诊后可选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
4、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特征为全身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症状通常较轻,但可能继发皮肤感染或肺炎。患病期间需避免抓挠,防止瘢痕形成。
5、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典型症状为呕吐、水样便和发热,易导致脱水。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托幼机构易暴发流行。治疗关键是预防和纠正脱水,重症需静脉补液。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
建议家长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培养儿童勤洗手的卫生习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流行季节可适时接种相关疫苗,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抵抗力,患病期间应居家休息至传染期结束。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经济负担重。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
脑卒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较多有关。地域分布上,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可能与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季节变化也会影响脑卒中的发生,冬季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寒冷刺激导致血压波动有关。
脑卒中的致残率较高,约三分之二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的死亡率在急性期较高,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急性期死亡率有所下降。脑卒中的复发率较高,五年复发率可达较高水平,这与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二级预防措施不到位有关。
脑卒中的经济负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检查费、药费等,间接费用包括患者及家属的误工费、交通费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将进一步加重。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规律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于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应坚持规范的二级预防治疗,定期复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