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扭伤肿了可通过制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手指扭伤通常由外力撞击、关节过度屈伸、韧带损伤、骨折脱位、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
1、制动冷敷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并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同时降低局部代谢缓解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包裹防止冻伤。伤后48小时内禁止热敷或揉搓。
2、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从指尖向手掌方向螺旋缠绕,压力需均匀适度。包扎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需定期检查指端颜色和温度。可与夹板固定联合使用,限制关节活动范围。包扎维持3-5天,肿胀消退后解除。
3、抬高患肢休息时将受伤手指抬高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手臂,日常避免患肢下垂。持续抬高配合冷敷能加速组织液吸收,通常肿胀在3-7天内明显减轻。
4、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外敷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严重肿胀可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合并开放性损伤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
5、康复训练肿胀消退后开始被动屈伸练习,逐渐过渡到握力球抗阻训练。早期避免侧向用力,6周内禁止高强度抓握。理疗科可采用超声波或红外线促进组织修复。陈旧性扭伤需加强指间关节稳定性训练。
恢复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若72小时后肿胀持续加重、出现皮下淤血或关节畸形,应及时拍摄X线片排除骨折。日常活动中注意正确使用手指发力姿势,运动前做好关节热身准备。
手指扭伤通常由外力作用导致关节韧带损伤,常见病因包括运动创伤、意外跌倒、重复性劳损、关节稳定性差及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增加与职业需求、运动方式、年龄因素、防护不足和既往损伤史密切相关。
1、运动创伤:
篮球、排球等需频繁用手接球的运动易造成手指过度伸展或侧向受力。运动中手指与球体高速碰撞或落地时用手撑地,可能使掌指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撕裂。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慢性反复扭伤建议佩戴运动护具。
2、意外跌倒:
跌倒时本能性用手支撑地面,瞬间冲击力可导致远端指间关节过伸性损伤。老年人因平衡能力下降更易发生,可能伴随槌状指畸形。建议居家环境安装防滑垫,雨天行走使用防滑鞋具。
3、重复性劳损:
长期从事打字、包装等重复性手部操作者,肌腱持续牵拉会降低韧带弹性。微损伤累积可发展为慢性腱鞘炎合并关节松弛,表现为轻微外力即出现习惯性扭伤。工作期间应每小时做手指伸展操,必要时使用弹性绷带固定。
4、关节稳定性差:
先天性韧带松弛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囊结构较常人薄弱。轻微扭转即可发生尺侧副韧带断裂,表现为指间关节肿胀伴侧方不稳定。此类人群应避免提重物,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肌肉代偿保护。
5、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可能造成撕脱性骨折合并韧带损伤。表现为局部淤青伴纵向叩击痛,需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骨量。日常需保证钙质摄入,阳光下进行负重运动。
预防手指扭伤需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佩戴专业运动护指。工作中保持正确手部姿势,避免单指承重。中老年人建议定期检测骨密度,居家移除地毯等绊倒隐患。急性扭伤后48小时内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若出现关节畸形或持续疼痛需排除骨折可能。恢复期可进行抓毛巾训练增强握力,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