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病人耳朵生褥疮可通过定期翻身、清洁消毒、使用敷料、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褥疮通常由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感染、皮肤潮湿等因素引起。
1、定期翻身瘫痪病人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耳部持续受压。可使用减压垫或气垫床分散压力,家属需协助调整体位并检查皮肤状况。夜间可使用自动翻身床减少护理负担。
2、清洁消毒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后涂抹碘伏消毒。渗液较多时可先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保持创面干燥。清洁时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新生肉芽组织。
3、使用敷料浅表褥疮可选用水胶体敷料促进愈合,深度溃疡需用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感染创面建议使用含银离子敷料,敷料更换频率根据渗出情况调整,一般1-3天更换一次。
4、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修复,感染时需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细菌繁殖。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乳膏,全身营养不良需配合蛋白粉补充营养。
5、手术治疗对于深达骨质的IV度褥疮,需行清创术联合皮瓣移植。术前需控制感染并改善营养状态,术后保持引流通畅,继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康复期避免移植区受压。
护理期间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每2小时检查一次受压部位皮肤,保持床单平整干燥。使用便器时注意避免拖拽摩擦,搬运病人应采用抬离式移动。若创面出现恶臭、发黑或发热等感染征象,应立即就医处理。长期卧床者建议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瘫痪患者出现褥疮化脓可能引发严重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褥疮化脓通常由细菌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溃烂、脓液渗出、发热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处理,避免感染扩散。
瘫痪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缺氧易形成褥疮。当褥疮破溃后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出现化脓性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病原体可侵入深层组织,引发蜂窝织炎甚至败血症。感染扩散至血液或全身时,可能诱发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命并发症。
部分瘫痪患者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会加速感染进展。化脓性褥疮若累及骨组织可能导致骨髓炎,增加治疗难度。高龄患者或存在心肺功能不全者,感染后更易出现代偿失调。临床需通过清创引流、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必要时需手术去除坏死组织。
瘫痪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检查骨突处皮肤状况。出现红肿热痛或渗出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挑破或涂抹偏方。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通过被动活动改善血液循环。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时提示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