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出现急性并发症或处于妊娠期等情况下需要打胰岛素。胰岛素治疗通常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晚期或特殊代谢状态患者。
当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需启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表现为空腹血糖超过10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持续高于8.5%,此时口服药往往难以维持血糖达标。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时,胰岛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妊娠期糖尿病若饮食运动控制无效,为避免胎儿畸形风险也需及时使用胰岛素。围手术期、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造成的暂时性血糖显著升高,同样需要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绝对缺乏,确诊后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替代治疗。部分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胰腺切除术后糖尿病等,因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往往在疾病早期就需要胰岛素干预。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快速解除高糖毒性,部分恢复胰岛功能。
胰岛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调整方案,定期监测血糖变化。患者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了解低血糖识别与处理方法,配合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胰岛素使用期间仍需定期复查胰岛功能、并发症筛查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通常不建议继续打胰岛素。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过量、饮食不足或运动过度等因素有关,需立即补充糖分并监测血糖变化。
低血糖发作时体内血糖水平已低于正常范围,继续注射胰岛素会进一步降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等严重后果。此时应优先处理低血糖,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或葡萄糖片,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症状未缓解需重复补充糖分,同时记录低血糖发生时间、诱因及处理过程,便于医生调整胰岛素方案。
对于反复出现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需排查胰岛素剂量是否过高、注射时间是否恰当,或是否存在肝肾疾病等影响药物代谢的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因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无症状性低血糖,此类人群更需加强血糖监测。长期频繁低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改用胰岛素类似物或联合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日常应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快速升糖食品,避免空腹运动或饮酒。定期与内分泌科医生沟通,根据血糖谱调整胰岛素种类、剂量及注射方案。若每周发生两次以上低血糖或出现严重低血糖事件,须及时就医重新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