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甲旁肿痛可通过消毒处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切开引流、日常护理等方式缓解。甲周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外伤、嵌甲、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消毒处理甲周炎早期红肿疼痛时可用碘伏溶液局部消毒,每日重复进行2-3次。消毒时注意不要强行剥离甲周皮肤,避免加重损伤。若存在甲下积脓,消毒后可用无菌针头轻压甲缘引流。
2、外用药物细菌性甲周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感染需使用酮康唑乳膏。药物涂抹前需清洁患处,薄层均匀覆盖红肿区域。用药期间保持患指干燥,避免接触洗涤剂等刺激性物质。
3、口服药物感染严重时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真菌性甲周炎需服用伊曲康唑。口服药物需完整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用药期间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就医。
4、切开引流形成甲下脓肿时需由医生行脓肿切开术,清除脓液后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换药,必要时配合口服抗生素。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警惕感染扩散风险。
5、日常护理修剪指甲时保留1-2毫米游离缘,避免修剪过短。接触水时佩戴防水指套,劳作时做好手部防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及手部皮肤状况。
甲周炎患者应避免啃咬指甲或撕扯倒刺,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A、锌等有助于皮肤修复的营养素。若红肿持续加重、出现搏动性疼痛或发热,提示感染扩散,须立即就医。反复发作的甲周炎需排查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因。
脚趾盖往肉里长通常称为嵌甲,可通过修剪指甲、热敷浸泡、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嵌甲可能与指甲修剪不当、鞋子过紧、外伤等因素有关。日常应避免将指甲剪得过短或过圆,保持指甲平直修剪。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减少脚趾受压。每天用温水浸泡患处10-15分钟,软化皮肤后轻轻将嵌入的指甲角抬起,垫入消毒棉球。若出现红肿疼痛,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或联苯苄唑乳膏抗真菌。形成甲沟炎时需配合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控制炎症。
嵌甲患者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行走,发现化脓感染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