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使用角膜接触镜、进行屈光手术、使用药物治疗、视觉训练等方式矫正。屈光不正通常由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过短、角膜曲率异常、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佩戴框架眼镜佩戴框架眼镜是矫正屈光不正最常见的方法,适用于近视、远视和散光。框架眼镜通过镜片改变光线进入眼内的路径,使焦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镜片材质包括树脂、玻璃等,树脂镜片轻便不易碎,适合儿童和运动人群。验光师会根据验光结果选择合适的镜片度数,定期复查可及时调整度数。框架眼镜无须特殊护理,但需避免镜片刮花和镜架变形。
2、使用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直接贴附在角膜表面,分为软性和硬性两种。软性接触镜佩戴舒适,适合日常使用;硬性接触镜透氧性更好,适合高度散光或圆锥角膜。角膜接触镜需要严格遵循清洁消毒流程,避免引发角膜炎等并发症。儿童和老年人可能不适合自行佩戴,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佩戴可能导致角膜缺氧,建议与框架眼镜交替使用。
3、进行屈光手术屈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形态矫正屈光不正,常见术式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等。手术适合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患者,术前需进行全面眼科检查评估角膜厚度和眼压。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眩光等暂时性不适,需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手术不能完全避免屈光回退,仍需注意用眼卫生。
4、使用药物治疗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用于控制儿童近视进展,通过放松睫状肌减缓眼轴增长。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可缓解视疲劳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调节功能。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有助于改善调节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物模糊。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用药频次。定期复查眼压和视力变化是必要的。
5、视觉训练视觉训练通过特定眼球运动改善调节功能和双眼协调能力,适用于调节痉挛、集合不足等功能性视力问题。训练方法包括远近交替注视、聚散球训练、反转拍训练等。视光师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需要持续训练数周。视觉训练不能改变屈光状态,但可缓解视疲劳和阅读困难。训练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用眼。
屈光不正患者应保持良好用眼习惯,每用眼40-50分钟休息5-10分钟,多进行户外活动。饮食中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避免在光线不足或晃动的环境中用眼,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高度近视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视网膜脱离。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