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主要有低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较强传染性,需及时隔离并就医。
1、低热发病初期可能出现37.5-38.5摄氏度的低热,持续1-2天,部分患儿伴有轻微头痛或肌肉酸痛。此时需监测体温变化,适当补充水分,避免穿着过多衣物。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退,建议家长及时就医。
2、口腔疱疹口腔黏膜出现2-4毫米的灰白色小疱疹,多见于舌面、颊黏膜和硬腭部位,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进食疼痛。家长可给孩子准备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若溃疡严重影响进食,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3、手足皮疹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直径约2-5毫米,周围有红晕,通常不痒不痛。皮疹3-7天内逐渐消退,家长需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若皮疹出现化脓感染迹象,需在医生指导下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
4、食欲减退因口腔疼痛导致拒食、流涎等症状,可能伴有轻微腹泻。建议家长准备米汤、藕粉等温和食物,少量多次喂养。可遵医嘱使用复合维生素B溶液或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改善食欲,同时注意预防脱水。
5、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活动减少、嗜睡或烦躁不安,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不适有关。需保证充足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通风。若出现持续嗜睡、肢体抖动或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须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2周,家长需每日观察症状变化,重点监测体温、皮疹和精神状态。注意个人卫生,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和衣物。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如蒸蛋羹、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或肢体无力等危重表现,须立即前往医院儿科或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