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入异物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病史询问等方式确诊。吞入异物可能由误食玩具零件、进食过快、消化道疾病、精神行为异常、职业暴露等因素引起。
1、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能清晰显示金属、玻璃等不透光异物位置,腹部CT可定位非金属异物并评估并发症。儿童误吞纽扣电池需紧急拍摄胸腹平片,食管异物患者需进行颈部侧位片检查。对于疑似消化道穿孔者,禁用钡剂造影避免感染扩散。
2、内镜检查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上段异物,同时实施钳取治疗。儿童需使用直径更细的儿科胃镜,腐蚀性异物需在24小时内完成内镜取出。对于远端小肠异物,可选用结肠镜或双气囊小肠镜进行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组织损伤。电解质检测适用于长期滞留异物导致的脱水患者,凝血功能检查为内镜治疗提供安全保障。胃液潜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异物造成黏膜损伤。
4、体格检查腹部触诊可发现局部压痛或肌紧张,听诊肠鸣音异常提示梗阻可能。颈部触诊对食管上段异物有诊断价值,口腔检查能发现部分嵌顿在咽部的异物。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监测。
5、病史询问需明确异物性质、吞入时间及有无呛咳史,询问是否伴呕血、腹痛等症状。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需了解既往异食癖情况,老年人要排查假牙脱落可能。职业暴露史对诊断工业原料误吞有重要参考价值。
发现吞入异物应立即禁食并避免催吐,尖锐异物需保持体位固定。家长应妥善收纳小物件防止儿童接触,进食时需细嚼慢咽避免分心。反复出现异食行为者应进行精神心理评估,消化道结构异常患者需定期随访。任何疑似吞入异物的情况都建议及时到急诊科或消化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根据异物性质和位置制定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