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咬伤后可通过冲洗伤口、冷敷消肿、消毒处理、药物止痛、就医观察等方式处理。蜈蚣毒液可能引起局部红肿、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全身中毒。
1、冲洗伤口立即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有助于稀释毒液并减少残留。避免用力挤压伤口,防止毒液扩散。若伤口位于四肢,可适当抬高患肢减缓肿胀。
2、冷敷消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咬伤部位10分钟,间隔5分钟重复进行,持续2小时。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红肿疼痛,但需避免冻伤皮肤。冷敷后观察皮肤颜色变化。
3、消毒处理使用碘伏溶液或75%酒精由中心向外环形消毒伤口,每日2次直至结痂。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无须包扎。若出现水疱不可自行挑破,防止继发感染。
4、药物止痛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外用利多卡因凝胶或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过敏体质者慎用。局部瘙痒可涂抹炉甘石洗剂,避免抓挠。儿童需在家长监督下用药。
5、就医观察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急诊。携带蜈蚣标本或拍摄照片有助于医生判断毒性。过敏体质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被蜈蚣咬伤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酒,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代谢。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和高帮鞋,翻动石块枯木时使用工具。家中潮湿角落可撒生石灰驱虫,定期清理杂物减少蜈蚣藏匿。若伤口持续渗液或发热超过3天,须复查排除蜂窝织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