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不一定是脑血栓的症状,但需警惕脑血管病变。头晕可能由低血压、贫血、耳石症、颈椎病或脑供血不足等因素引起,脑血栓引起的头晕通常伴随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神经症状。
1、低血压:
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头晕,常见于体质瘦弱者或快速体位变化时。建议监测血压,增加水和盐分摄入,避免突然起身。
2、贫血:
血红蛋白不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组织缺氧会出现头晕、乏力。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可通过补充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的食物改善。
3、耳石症:
内耳平衡感受器中的碳酸钙结晶脱落,会引发与头位变动相关的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可通过耳石复位手法治疗,避免突然转头。
4、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压迫血管影响脑供血,转头时头晕加重,常伴颈肩疼痛。需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颈椎枕保持生理曲度。
5、脑供血不足:
脑血管狭窄或痉挛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出现一过性头晕。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突发眩晕伴呕吐需立即就医。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上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若头晕反复发作或伴随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必要时进行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变。中老年人群尤其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脑血栓属于神经内科,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
1、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脑血栓的首诊科室,负责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医生会通过头颅CT或MRI明确血栓位置,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常见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等,常用药物有阿替普酶、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若合并言语障碍或偏瘫,需联合康复科进行功能训练。
2、神经外科当脑血栓引发大面积脑梗死或脑疝时需神经外科干预。主要手术方式有去骨瓣减压术和血管内取栓术,适用于发病6小时内的大血管闭塞患者。术后可能需颅内压监测,常用脱水药物包括甘露醇注射液和呋塞米注射液。部分患者需气管切开维持呼吸功能。
3、心血管内科合并房颤、心肌梗死的脑血栓患者需心血管内科协同治疗。针对心源性栓塞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医生会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类型,必要时行左心耳封堵术。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达标。
4、康复医学科急性期后转入康复医学科可改善后遗症。运动疗法针对偏瘫肢体进行Bobath训练,作业疗法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言语治疗改善构音障碍。物理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和功能性电刺激,配合针灸推拿促进神经功能重塑。
5、急诊科突发脑血栓需立即到急诊科救治。医护人员会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快速完成血液检查、影像学评估。在溶栓时间窗内优先静脉溶栓,超过时间窗则给予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注射液。病情稳定后转入专科病房继续治疗。
脑血栓患者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活动诱发再发。戒烟限酒,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凝血功能。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时及时就医。家属应学习翻身拍背等护理技巧,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