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睛出现黄脓状眼屎多数与感染有关,不一定是上火。常见原因有细菌性结膜炎、泪囊炎、过敏性结膜炎、用眼卫生不良、倒睫刺激等。
1、细菌性结膜炎: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睑红肿、黄色黏稠分泌物增多。需就医进行抗生素眼药水治疗,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避免揉眼,用生理盐水清洁眼部。
2、新生儿泪囊炎:
因鼻泪管发育不全导致泪液滞留继发感染,多见于3个月内婴儿。表现为单侧眼部分泌物增多伴流泪,可配合泪囊区按摩促进疏通,严重者需泪道探通术。
3、过敏性结膜炎: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出现白色丝状分泌物,继发感染时可转为黄色。需远离过敏原,使用抗组胺滴眼液如依美斯汀,避免冷热刺激。
4、用眼卫生不良:
手部污染揉眼导致细菌侵入,常见于学龄期儿童。需培养洗手习惯,避免共用毛巾,分泌物多时可用消毒棉签从内向外擦拭。
5、倒睫刺激:
睫毛向内生长摩擦角膜,引发继发感染。轻度可通过拔除倒睫缓解,反复发作需电解毛囊或手术矫正。
日常应注意保持儿童眼部清洁,使用独立洗脸用具并定期煮沸消毒。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猪肝,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室内保持50%-60%湿度,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至每天不超过1小时。若眼部分泌物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到眼科排查角膜溃疡等严重情况。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可适当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
宝宝眼屎多可通过清洁护理、调整饮食、使用人工泪液、抗生素眼药水、按摩泪囊等方式改善。眼屎增多可能与结膜炎、泪囊炎、过敏反应、倒睫、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
1、清洁护理用温水浸湿无菌棉球,从内眼角向外轻轻擦拭眼睑边缘,每日重复进行2-3次。注意使用单独的棉球清洁双眼,避免交叉感染。清洁后保持面部干燥,不要用力揉搓眼睛。若眼屎呈黄绿色或伴随红肿,需及时就医。
2、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母亲应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奶粉喂养的宝宝可尝试低敏配方。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量添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泥、南瓜泥,有助于维持眼表健康。避免过早引入高糖高盐辅食,减少代谢负担。
3、人工泪液对于干燥刺激导致的眼屎增多,可遵医嘱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这类药物能润滑眼表,缓解因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引起的不适。使用时注意瓶口不要接触眼部,开封后需在规定期限内用完。
4、抗生素眼药水细菌性结膜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药物。使用前需清洁双手,轻轻下拉下眼睑滴入结膜囊内。注意全程遵医嘱完成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5、按摩泪囊先天性泪囊炎患儿可采用泪囊区按摩:洗净双手后,用食指指腹在鼻梁侧下方内眼角与鼻翼连线中点做顺时针轻柔按压,每次5-10圈,每日重复进行数次。按摩有助于疏通阻塞的鼻泪管,促进分泌物排出。
日常需保持宝宝居住环境湿度适宜,避免空调直吹或烟雾刺激。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眼睛,毛巾等用品需单独消毒晾晒。若眼屎持续增多超过3天,伴随畏光、流泪、眼睑肿胀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儿科或眼科就诊。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可适当增加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通过乳汁传递营养素支持宝宝眼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