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儿童急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遵医嘱用药、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急性胃炎通常由饮食不当、病原体感染、药物刺激、过敏反应、应激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发病初期需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缓解胃肠负担。症状减轻后可尝试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软烂面条、蒸蛋等低脂低纤维饮食。避免食用冷饮、油炸食品及含糖量高的零食,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
2、补充水分呕吐腹泻易导致脱水,可每10-15分钟喂服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观察排尿频率和尿液颜色,若4小时无排尿或出现哭时无泪、口唇干裂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家长需避免直接饮用碳酸饮料或果汁替代补液。
3、热敷腹部用40℃左右温水袋隔毛巾敷于脐周,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有助于缓解胃肠痉挛。热敷期间家长需全程监护,防止烫伤。若患儿出现腹部拒按或持续哭闹,应立即停止热敷并就医排查急腹症。
4、遵医嘱用药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呕吐严重可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调节菌群。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及时就医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皮肤弹性差等危重症状,或居家护理24小时无改善,需急诊处理。就医时家长应详细记录患儿呕吐物性状、排便次数、饮食记录等信息供医生参考,必要时需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测等检查。
恢复期保持饮食清淡1-2周,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末、豆腐等。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集体生活交叉感染。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若一周内体重下降超过5%需复诊评估。日常培养规律进食习惯,控制零食摄入量,预防复发。
糖尿病患者得了急性胃炎饮食应注意控制血糖的同时避免刺激胃肠,可选择低糖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羹、软烂面条,避免高脂辛辣食物。
急性胃炎发作期需暂时禁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从少量温糖盐水开始尝试。稳定后可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如燕麦粥、山药泥,每2-3小时进食一次,单次不超过150毫升。蛋白质优先选用鱼肉、鸡胸肉等低脂肉类,采用蒸煮方式烹调,蔬菜需去皮去籽并煮至软烂。需监测餐前血糖控制在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mmol/L,出现低血糖时可饮用15克葡萄糖水而非普通果汁。
需避免所有粗纤维蔬菜、豆类及油炸食品,禁用含糖量超过10%的水果如荔枝、香蕉。代糖食品需谨慎选择,部分含糖醇的糖尿病专用食品可能加重腹泻。乳制品选择无乳糖舒化奶,每日不超过200毫升。调味仅使用少量盐,禁用辣椒、咖喱等刺激性调料。合并胃出血时应采用冷流质饮食,如冷藏后的米汤、去油肉汤。
建议准备血糖仪和酮体试纸,呕吐超过12小时或血糖持续超过13.9mmol/L需急诊补液治疗。恢复期逐渐过渡到糖尿病常规饮食时,应先增加膳食纤维再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因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导致血糖波动。所有饮食调整需在内分泌科和消化科医生共同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胃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