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糜烂性胃炎通常由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应激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或粗糙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软食。规律进食,少食多餐,减少胃酸分泌对黏膜的刺激。戒烟限酒,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需控制摄入量。
2、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能减少胃酸产生。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可在溃疡面形成保护膜,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解痉药。
3、根除幽门螺杆菌:
采用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疗程通常10-14天。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耐药地区可选用甲硝唑或四环素。治疗结束后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
4、保护胃黏膜:
避免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必须使用时需配合胃保护剂。保持情绪稳定,过度焦虑紧张会加重病情。注意腹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
5、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出血、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糜烂性胃炎,可考虑内镜下止血或胃部分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高频电凝止血、氩离子凝固术等微创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糜烂性胃炎患者日常需保持饮食清淡,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健脾养胃食材。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建议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调节身心。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冬季注意胃部保暖,可使用热水袋热敷上腹部缓解不适。
糜烂性胃炎患者可以适量吃苹果、香蕉、木瓜、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这些水果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促进胃肠黏膜修复,但需避免空腹食用或过量摄入。
一、食物1、苹果苹果富含果胶和膳食纤维,能吸附胃肠内有害物质并促进排出。其温和的酸碱度对胃黏膜刺激较小,煮熟后更易消化,适合餐后少量食用。
2、香蕉香蕉含有天然抗酸成分,可中和胃酸缓解烧心感。其柔软的质地不会摩擦受损胃黏膜,但需选择成熟香蕉,避免未熟香蕉加重胀气。
3、木瓜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分解蛋白质,减轻胃肠消化负担。建议选择熟透的木瓜去皮去籽后食用,避免未成熟木瓜刺激胃酸分泌。
4、火龙果火龙果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其黑色籽粒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但需充分咀嚼避免籽粒刺激胃黏膜。
5、猕猴桃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促进组织修复。建议选择成熟软化的果实,去皮后少量食用,胃酸过多者应控制摄入量。
二、药物1、铝碳酸镁片用于中和胃酸并保护胃黏膜,可缓解胃痛、反酸等症状。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便秘或血铝浓度升高。
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质子泵抑制剂能显著减少胃酸分泌,促进糜烂面愈合。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与氯吡格雷等药物联用。
3、瑞巴派特片胃黏膜保护剂可增加胃黏液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流。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便秘、腹胀等胃肠功能紊乱。
4、枸橼酸铋钾胶囊在胃酸环境下形成保护层覆盖糜烂面,同时抑制幽门螺杆菌。服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需与抗生素联合使用。
5、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动力药可改善胃排空功能,缓解腹胀、恶心等症状。心脏病患者及孕妇需谨慎使用。
糜烂性胃炎患者日常应选择去皮去籽、成熟柔软的水果,每次摄入量控制在100-150克为宜。避免柑橘类、山楂等酸性水果刺激胃黏膜。饮食需定时定量,采用蒸煮等温和烹饪方式,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所有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