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麻疹通常会出现瘙痒症状。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皮疹多伴有明显瘙痒感。
1、皮疹瘙痒原因麻疹病毒侵袭皮肤后激活免疫反应,导致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和炎性介质释放,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皮疹初期为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后期可能融合成片并出现色素沉着,瘙痒程度与皮疹严重程度相关。患儿可能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继发感染风险。
2、发热加重不适麻疹患儿发热期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皮肤敏感度升高,可能放大瘙痒感受。发热时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干燥状态会加剧瘙痒,此时需注意补充水分,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
3、黏膜炎症影响麻疹病毒可同时侵犯口腔、结膜等黏膜组织,出现口腔黏膜斑和结膜充血。黏膜炎症反应释放的组胺等物质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加重皮肤瘙痒感。患儿可能出现揉眼、啃咬嘴唇等行为,家长需用生理盐水清洁黏膜并修剪指甲。
4、继发过敏反应部分患儿对病毒代谢产物或治疗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样皮疹瘙痒加剧。这种情况需与麻疹原发皮疹鉴别,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避免自行使用含薄荷脑的外用止痒剂刺激皮肤。
5、护理不当诱发穿着化纤衣物、过度包裹出汗或使用碱性肥皂清洁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使瘙痒症状恶化。建议选择纯棉透气衣物,水温控制在37摄氏度以下沐浴,沐浴后及时涂抹无香料保湿霜。瘙痒剧烈时可冷敷,但禁止使用酒精擦浴。
麻疹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蒸蛋,避免海鲜等易致敏食物。观察是否有嗜睡、呼吸急促等并发症表现,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糠秕样脱屑,此时仍须保持皮肤清洁。按计划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关键,接触患儿后家长需彻底洗手更换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