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按位置可分为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及右心室梗死五种类型。不同梗死部位对应冠状动脉不同分支的阻塞,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存在差异。
1、前壁梗死前壁心肌梗死主要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引起,心电图表现为V1-V4导联ST段抬高。该区域心肌收缩功能关键,易导致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向左肩放射、呼吸困难,需紧急进行再灌注治疗。
2、下壁梗死下壁梗死多因右冠状动脉闭塞所致,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特征性改变。常伴随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可能合并右心室梗死,需注意补液治疗时避免肺水肿。
3、侧壁梗死侧壁梗死通常源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心电图I、aVL、V5-V6导联异常。该区域梗死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需密切心电监护。部分患者疼痛向左侧颈部或下颌放射,易误诊为牙科疾病。
4、后壁梗死后壁梗死多为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后降支闭塞,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可能显示不典型,需加做V7-V9导联确诊。临床表现隐匿,但易导致乳头肌功能不全引发二尖瓣反流,听诊可闻及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5、右心室梗死右心室梗死常与下壁梗死并存,特征性表现为颈静脉怒张、低血压但肺部无啰音。治疗需避免使用硝酸酯类和利尿剂,强调扩容维持右心室前负荷。心电图右胸导联ST段抬高有诊断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步行或骑自行车。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心脏康复。
心梗一包药通常包含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三种药物。这三种药物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处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形成的概率。该药物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救治,也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防。使用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长期服用须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
2、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血小板活化过程,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增强抗血栓效果。该药物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率。用药期间需监测出血倾向,手术前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3、阿托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他汀类调脂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该药物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需长期规律服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与某些抗生素联用。
心肌梗死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血脂、心电图等指标。出现胸痛加重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用药方案。日常需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家属应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