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症状表现主要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等。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症状轻重因人而异。
1、鼻塞鼻塞是感冒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鼻腔通气不畅,可能伴随鼻腔分泌物增多。感冒病毒侵入鼻腔黏膜后,会导致局部充血水肿,进而引发鼻塞。症状较轻时可通过热敷鼻部或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缓解,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减充血剂。
2、流涕感冒初期多表现为清水样鼻涕,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转为黏稠脓涕。这是呼吸道黏膜对病毒感染的炎症反应,通过分泌大量黏液试图冲刷病原体。建议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导致鼻黏膜损伤或引发中耳炎,必要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3、咽痛咽部干痒疼痛常见于感冒初期,病毒侵袭咽部黏膜导致局部充血肿胀。症状轻微时可含服薄荷喉片缓解,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咽喉湿润。若出现明显吞咽困难或扁桃体化脓,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需就医评估是否需抗生素治疗。
4、咳嗽感冒咳嗽多为干咳,系病毒刺激呼吸道黏膜所致。病程后期可能转为有痰咳嗽,这是机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保护性反射。避免吸烟及接触冷空气等刺激,夜间咳嗽加重时可抬高枕头,痰液黏稠时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药物。
5、发热感冒发热多为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正常反应。应注意补充水分,采用物理降温方式。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可能提示流感或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排查。儿童出现高热易引发惊厥,家长需特别关注体温变化。
感冒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C。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左右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症状。普通感冒病程多为7-10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除肺炎等并发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感冒后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