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上长湿疹可能与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接触过敏原、环境刺激、微生物感染等原因有关。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儿童存在特应性体质遗传倾向,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湿疹。这类湿疹往往伴随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日常护理需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护肤品。家长需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湿润,可选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
2、皮肤屏障受损儿童皮肤角质层较薄,皮脂分泌少,容易因频繁洗手、使用碱性洗剂导致皮肤屏障破坏。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局部发红。家长需减少孩子洗手次数,水温不宜过高,洗后立即涂抹保湿剂。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清洁产品。
3、接触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镍金属、橡胶制品、洗涤剂、尘螨等。接触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丘疹。家长需排查孩子日常接触物品,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急性期可遵医嘱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缓解症状。
4、环境刺激干燥寒冷的气候、汗液刺激、衣物摩擦等物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冬季多见手背、指节部位干燥皲裂。家长需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给孩子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外出时可戴棉质手套防护。
5、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定植可能加重湿疹炎症反应。表现为渗出、结痂、脓疱等继发感染征象。需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医生可能开具夫西地酸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家长需注意保持孩子手部清洁,避免抓挠。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注意保持孩子手部皮肤清洁与保湿,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室温维持在22-26℃。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